班主任要善于“望闻问切” – 云书社区

班主任要善于“望闻问切”

一个班级,几十个学生,这是一个鲜活的群体,既有共性又有个性,于是成长中的故事也就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,需要班主任细心发现,耐心疏导,精心呵护。一个有着丰富的育人经验和高超的育人艺术的优秀班主任,就应该如同一个医道炉火纯青的老中医那样,善于施展“望”“闻”“问”“切”的功夫。

“望”,即观察。行动是思想的外化,思想上有了问题,不可能在日常行为上没有蛛丝马迹。班主任要炼就一双“火眼金睛”,善于观察学生日常的行为举止,对他们每一天的生活情况了如指掌,并从其细微的变化中找出需要进行教育的信息。

班上某同学性格开朗、活泼,交际广,爱好打篮球,是一个十足的篮球迷,对国内外篮坛的动态了然于心,什么NBA,什么乔丹,他绝对权威,而且一天不上球场,心里就痒得难受。就是这样的一个篮球迷,有一段时间却连续几天没打球。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,值得特别关注。一经了解,从中发现了一起很难为学校所知的校外恶性打架事件。

一个小小的非常态情况,也许潜藏着对学生个体、对班级集体的极大危害。班主任要善用“望”功,尽可能发现学生身上的哪怕是极为细小的变化。

“闻”,即倾听。班主任要善于倾听。言为心声,说话的内容、方式和流露的情绪色彩都可以给班主任提供教育信息。

本班语文课代表是一个很有能力、办事很稳重的同学,是我的得力助手。有一次,我与几个同学聊天,发现班里同学甚至邻班学生在非正式场合都喊他“贾宝玉”。我马上意识到这一“绰号”里面可能有故事,一经了解,果不其然。

倾听学生,可以有意识安排,也可以随机进行,一般而言,在自然状态下效果更好。

“问”,即对需要进一步了解的信息采取对话咨询。有时候,我们很容易单凭看到事情的一些表面现象就武断地下结论,做出处理决定,尤其是对那些表面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的事情。正是如此,这种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做法,是不可能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的。

给同学起“绰号”是校园里很普遍的现象,一般不大为班主任所注意。偶然发现有不太雅观或不太合适的“绰号”,也只是批评几句,要求不再称呼而已。其实,有时候,班主任不妨追问一下:“为什么会给起这么一个绰号?”上文中的那个“贾宝玉”的绰号,我就觉得肯定有背景,在不断追问下,终于了解了事情的真相:原来这位语文课代表情窦初开,对异性颇为多情,今天觉得这个女孩子对他“有意思”,明天那个女孩子多看了他几眼,他便自作多情,于是就有了“贾宝玉”这个绰号。

问明了“贾宝玉”的由来,我知道该怎样对待这件小事了: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和怎样与异性相处的疏导。

“切”,就是亲自体验。如果说,“望”“闻”“问”是试了解真相和内在原因,那么“切”则是对症下药的关键。一般来说,许多问题在“问”后就能真相大白,可以进入如何处理的层面,但是,对有些现象的真相,非要你在“问”过之后再“切”一“切”,深入调查一番,才能水落石出。

上面说到的那个“篮球迷”的情况我就觉得不正常。问他原因,“篮球迷”说是打球的时候胳膊受了点伤,需要休养几天。这是一个似乎很合情合理的理由,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。但是,眼见为实,我关切地要求看一看他的伤口,“篮球迷”一下子慌了,说什么也不让我看。越是不让,就越是说明有问题,最后事情的真相让我大吃一惊:“篮球迷”胳膊上是一道长长的的刀伤――原来他伙同几个同学与校外流氓打群架。如果我没有在“问”清楚了原因后再“切”一“切”,亲眼看一看,就不可能及时了解这一真相,就不会及时采取措施,不知道将会酿成多么严重的后果。看来,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个案时,“切”的工夫尤为重要。

“望、闻、问、切”是班主任准确及时了解学生真实思想的有效方法,这是一个由发现问题到探究原因的由浅入深的过程,又是一个可以综合运用的系统,在处理具体问题时要见机行事,灵活运用。一个班主任,如果深得“望、闻、问、切”的要领,炼就一身“中医功夫”,那么,在教书育人实践中,他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不能迎刃而解了。绍兴县钱清镇钱梅小学王林兴朱雅仙

云书:ngnbook.com 师生课堂:ngnbook.com/category/sskt

You may also like...

发表回复